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农工民主党新安医学文化传承调研参访

专题活动

农工民主党新安医学文化传承调研参访

借鉴“张一贴”家规家训,推动中医老字号品牌当代发展

熊江宁

  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基因。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由于地域环境、物候和文化风俗的差异而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地域医学,也形成了诸多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其中起源于我国安徽徽州的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新安医学发展中世医家族辈出,从明代至今传承了近五百年的张一贴医学世家可堪为其中代表,张一贴不仅有世代相传的高明医术还有着薪火相传的家风家规,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2017年4月初的清明假期,我有幸参加了我校农工民主党组织的新安医学考察活动,并与张一贴现在的三代传人座谈,对于家风家规对张一贴医学世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得到了最直观的认识,而且深受感动,感触颇深。故而有如下这样一篇新安医学考察报告,选取了家风家规这一角度,并以张一贴为例加以探讨。文中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有引用与引述,未能一一标明出处,一并在文前表示歉意与谢意。

  一、新安医学与“张一贴”概述

  我国中医学术流派纷呈,不同特点的区域文化,往往熏陶产生出不同特质的人文地域性中医流派,新安医学即为其中代表。

  (一)新安医学的特点与成就

  以著名的新安医学为例,它以安徽省古新安地区(歙县、休宁、绩溪、祁门、黟县、婺源)为核心的地域性综合性中医学术流派。由于新安一带自古经济文化发达,历来名医辈出,中国医学史上有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均出自新安医家。例如南宋张杲著《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类著作。明代吴崑著我国第一部注释方剂的《医方考》;江瓘的《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和研究历代医案的专著;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开创错简流派之先河;徐春圃编撰了《古今医统大全》,是医学全书的代表作。清代郑梅涧所著《重楼玉钥》是我国第一部喉科专著;程国彭首创“医门八法”等。自北宋以来的800多年间,新安地区仅有史志记载的名医就有800多位,留下800余部中医学著作。这种名医集群式、持续性地在同一地区出现,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故名为“新安医学”。

  据孔令刚主编《安徽文化精要丛书》所述,新安医学流派文化传承相对系统完整,对中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安医家重视医学教育与普及,除师带徒、家族链传承外,还创办“一体堂宅仁医会”,或于“乌聊山馆”等学馆讨论医学,兴“槎溪会课”,集中教授医学及文学结社时,好医、研医者兼论医学等形式推广医学、发展医学,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

  (二)张一贴的历史与传人

  歙县“满田张”在北宋年间出了一个名医张扩,这是新安医学的第一代名医。其孙张杲所著《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著作。“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定居于定潭村的张守仁(1550—1598年)。张守仁,字立仁,为人淳厚,善济贫寒,是新安名医北宋张扩、南宋张杲的后裔,他自幼随父习医,并与各地名医交游,精研《灵枢》《素问》与张仲景之著述,勤于实践,好学深思,长于比勘,博采民间之良方,汲古今医家之精粹,昼夜勤思,历经三十余年反复揣摩、临床验证,终于研制出一种粉状药剂——“末药”。“十八罗汉末药”由十八味中药制成,治疗急性热病、劳力伤寒、腰肌劳损等内科疑难杂症,张氏把该药用以临诊,辩证精、用药灵,往往是一帖药而起沉疴,故得“张一帖”之美名,历明清至今,计450余年,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 

  此后,张家代代习医,祖传末药也随之世代相传。至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1908—1957年)时,更是名噪一时。“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这副对联出自学者吴承仕之手,写的就是定潭“张一帖”的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张根桂因子早殃,唯存一女舜华,便打破传男不传女之习俗,张舜华受尽了考验,百炼成钢,15岁就开始支撑“张一帖”的家业,成为“张一帖”的第14代女掌门,使得“张一帖”后继有人。张舜华之夫李济仁乃本县小川人,自小习研中医,融合张家传世之技后,更是如虎添翼。夫妇俩志趣相同,日夜揣磨,“张一帖”得以发扬光大。早在1958年,李济仁、张舜华夫妇就响应国家号召,将“张一帖”的祖传秘方无偿献给国家。2009年,他们又与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签署协议,无偿捐建了医艺馆。2009年,李济仁获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30名国医大师之一。20107月,“张一帖内科疗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张一贴”家规家训简介

  家庭教育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教育、终身教育,儿童时期所受的家庭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展开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实现的,表现为传世的家风、家规与家训。从古至今凡是能够传承不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文化。

  张一贴的家训传承了数百年,在子孙心中扎下了根。张一贴最初的家训来自于的八德,并根据周易和中医的精神加了两句,而成为四句家训,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为了提醒后世子孙,早在张守仁的时候,张家就定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十六字家训,并要求后世子孙铭记于心、遵行不悖。

  后来,张氏子孙又在16个字家训的基础上衍生制定了12条家规,即:

“孝敬父母,祭拜祖先(孝)

友爱兄弟,和睦姐妹(悌)

忠于职守,报国效民(忠)

以信立身,以诚待人(信)

知书守礼,温和谦让(礼)

乐善好义,济困扶危(义)

勤俭节约,廉洁朴素(廉)

知耻为勇,行己有耻(耻)

自尊自爱,自律自为(自)

坚毅刚强,变易求新(强)

宽厚包容,稳重慈悯(厚)

五德为本,仁和精诚(德)”

  这十六字家训与十二条家规,无疑是张一贴医学世家传承数百年的精神内涵的最好概括与总结。有赖于这样塑造人格、净化人心、强调道德的家训,张氏子孙个个成才,可见张一贴医学世家能够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甚至愈发繁荣发展,这和张氏家训家规教育下所形成的家风、家德分不开的。

  三、家规家训对张一贴的影响

  徽州是宋明理学的圣地,儒家的伦理道德影响深远,传播广泛,并且讲求实践。与此相应,张一贴的家规家训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力行在了每一个人身上。家规家训对张一贴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张一贴传人的高尚医德得以世代延续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定潭张氏家族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处处彰显着这样的由己及人的“仁者”思想,正是在张氏家风家训的传承引导下,“张一帖”的历代传人都医德高尚,妙手仁心,赢得了广泛赞誉,拔萃于医林,传为杏林佳话。     

  张氏家族遵照古训,恪守祖规,以“孝悌”二字作为家族立家之本,上以孝父母,下以友兄弟,内以律己身,外以助四邻。正因为张家秉承“孝悌”之旨,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才能将精湛医术世代相传,悬壶济世而造福百姓,使张家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

  作为医学世家、书香门第,张氏家族一直以“知礼好义”作为家族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张氏家族对子孙有知识、通事理的要求和期望。据介绍,面对患者,温和谦让,让患者心安,是张家开方用药的第一步,体现了高尚的医德风范。同时,张氏家族在行医济世的过程中秉承“乐善好义,济困扶危”的理念,常常施医赠药,救患者于危难之中,从不多收患者一分一毫,始终以“义”为行医之道,普济一方百姓。

  2.张一贴传人的高明医术得以不断发展

  清人江涵暾的《笔花医镜》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张一帖家规中也说:“坚毅刚强,变易求新。”在医术的精研上,张家人始终注意革故鼎新,传承发展。

  至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19081957年)时,更是名噪一时。他将家传“末药”加以完善,创出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治疗急性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屡获佳效,皖、浙、赣数省求诊者如云而至。张根桂当年因为医术高明,声名远播,在张家老宅定潭,至今还流传着“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当年病人络绎不绝前来求医问药的景象。

  第十四代传人张舜华作为张一贴的女继承人,将张一贴世家的医术发扬广大,据说张家的每个孩子都曾经被妈妈背着去出诊过。上世纪70年代末,李济仁、张舜华夫妇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往芜湖,他们觉得“张一帖”在老家定潭的根不能丢,于是把当时年仅16岁的次子李梃留在了家乡,成了“张一帖”在定潭的守护者,延续着当地“赶定潭”的传说。李梃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中医药典和“张一帖”内科诊法,同时还报考了安徽中医学院函大中医专业,于1997年毕业,取得了行医资格证。2001年底,李梃回到了定潭,创办了“世传张一帖诊所”,专门从事研药开方,撑起了祖上相传400多年的百年老字号牌子“张一帖”。诊所自备药材、医技精湛、诊费低廉、声名远播,应诊者遍布全国。多李梃除了门诊之外,还要为远方的患者函诊,也就是用书信、电话等形式为患者治病,而且诊费分文不取。

  李梃还承继家学,发展祖业,将祖传末药改制成丸剂,还编写了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便患者服用,更为广泛地为百姓服务,并且为了保证药效,坚持手工制作药丸。20153月,李梃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3.张一贴后人得以成为栋梁之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祖辈流传下来的家规家训的影响,为张氏建立了优秀的门风,也对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李济仁、张舜华夫妇共育有四子一女,家训家规,几个儿女从小都牢记于心,也都传承了“张一帖”家学。长子张其成是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次子李梃遵父母之命,留在老家定潭村开设“世传张一帖诊所”;三子李标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幼子李梢现为清华大学教授;长女李艳是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李、张二老德艺双馨,名扬四海,如今五个子女,个个学有所成,有“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之赞誉。 

  这一代张一贴还在家乡创建了新安国医博物馆。这间占地千余平方的博物馆内藏品颇丰,既有张氏一脉400多年来的方剂著述,也有中医世家之物件器皿,还有村人所送之牌匾锦旗。在新安国医博物馆里,我们看到当代的张一贴家族有“八个全国第一”:

  (1)第一个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安医学家族

  (2)第一个非省城非中医院的首届国医大师

  (3)第一个同为国家非遗传承人的夫妻双国医家族

  (4)第一个兄妹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兄弟三博导的世医家族

  (5)第一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国学五经导师

  (6)第一个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7)第一个担任世界中联三个委员会会长的世医家族

  (8)第一个为新安医学建造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

  这些出色的成就让人惊叹,这些成就的取得,显然是和张家的家规家训分不开的,可见精神力量与文化基因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方才塑造出今日的张一贴医学世家。

  201612月,安徽省歙县“张一帖”十四代传人、国医大师李济仁家庭被评选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且获邀参加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是对张氏家族家风的肯定和赞誉,“张一帖”家族代代为医传承460余年,不仅以其“悬壶济世”的高超医术享誉海内外,更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张氏家训树立起了一块“大医精诚”的丰碑。     

  四、  家风家规对老字号品牌的作用

  “老字号”是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的简称,是中国商业特有的称谓。 我国中医药界也有一批这样的老字号,历史悠久,诚信经营,打造了独特的中医药品牌,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危机与问题,厄待对其进行保护。

  (一)中医老字号品牌历史与现状  

  我国老字号品牌不仅表现出不同老字号的品牌特色,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品牌地位和价值,形成了独特的经营之道和商业文化。医药活动是一个修身修德的过程,我国中医药老字号发展历史悠久,更是积累了许多经营信条。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创建的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造就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产品而享誉海内外。

  商务部两批“中华老字号”中,中医药老字号品牌有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山西广誉远、湖北叶开泰、广州陈李济、杭州胡庆余堂、甘肃佛慈和宁夏协力厚等120多家。2010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中医药老字号有同仁堂、云南白药、桐君阁、九芝堂、雷允上、片仔癀、马应龙、胡庆余堂、潘高寿、陈李济、达仁堂、冯了性、广誉远、福林堂、安泰堂、生生堂、老拨云堂等31家上榜,成为老字号最多的行业。

  遗憾的是,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医药学思维模式以及西式药品管理制度的制约,使得传统制药方法受到束缚,独特的技术面临流失,老字号原有的文化内涵不被重视,老字号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有相当数量的老字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老字号品牌对张一贴的借鉴

  中医药老字号品牌是中华商业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字号品牌对于张一贴可以加以如下借鉴:

  1.以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石,弘扬传统家德

  家德即一个家庭及其成员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家德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精神质量,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品性前程,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首先必须有优良的家德作家人生活的支撑。古人说“教家立范,品行为先”,中华民族历史上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德育,认为这才是教育之本。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首先是孝悌,孝悌在古代伦理关系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个范畴。孝是儒家极为推崇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为人子者对于尊长应该恪守的责任和义务;悌则是兄弟、手足之间的行为准则。孔子在《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也是张一贴家规家训的第一条准则。

  中医老字号的传承传统是家族内传承,从张一贴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承人的品格和道德是决定基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若能够在老字号家庭中达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理想家庭状态,必将促使老字号品牌传承人或继承人更加遵守商道和商德,有利于发展壮大。

  2.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重建传世家学

  家学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而现在的家学,包括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全部文化、技能及价值体系。在过去“古人习一业,则累世相传,数十百年不坠。盖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所谓世业也。工艺且然,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乎!” 我国古代极为推崇“书香门第”,即家族中都是读书人,可见家学首先是一种学问,而古人之学在手工技巧等方面都是世代相传,中医药的医术传承更加是如此。

  而与当今的时代相应,我们固然要保护传统的手工艺流传不断,但是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新的家学风气。因此要重建家学,首先要在家庭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庭成员有共同的文化取向和兴趣,在这种氛围之下,才可能建立起家学。

  五、结语:家风家规与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强调指出。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中医药是我们的国宝,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为发展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造福各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可见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孟子》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说明家庭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家有家规、家有家德、家有家风,以家为载体,在家庭教育中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数百年而依旧兴旺发展的张一贴医学世家给予我们的启示充分说明了家规家训对于一个家风、家庭教育传承的重要性,也值得其他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学习和借鉴,。